重点省市锂电材料政策目标

2022-04-22 09:15:15 来源: 浏览次数:0

 青海:到2025年,以锂电池产能为牵引,构建起上下游产能匹配的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链条,全省碳酸锂生产规模达到17万吨/年;到2035年,建成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,锂电池产品质量、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。

浙江:2021-2023年,全省建成并网100万千瓦新型储能示范项目,“十四五”力争实现200万千瓦左右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发展目标。

贵州:到2025年,锂电池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,省内基本形成三元、磷系等锂电正极材料全产业链条,镍钴锰三元、磷酸铁锂、锰酸锂等领域创新研发能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。

湖南:力争到2023年,储能材料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,储能材料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全国前列,电芯制造企业产能突破30GWh。泡沫镍、钴酸锂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%;三元材料、四氧化三钴等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。

云南:力争到2022年实现产值200亿元,新能源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;到2023年实现产值500亿元,新能源产业项目集中建成放量、产业持续完善;到2024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,形成100万吨正极材料、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、20万吨电池绿色循环利用的产能规模。

江西:到2023年,全省光伏、锂电等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。其中光伏和锂电两大支柱产业分别达到1000亿元、700亿元。

四川:遂宁2025年基础锂盐产能达到20万吨以上,金属锂生产规模达2万吨以上;正极材料达80万吨以上,正极材料前驱体50万吨以上;加快发展终端产品,锂离子电池年产能达到100GWh,其中动力电池产能达到60GWh,遂宁锂电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。甘孜自治州采取“州内开矿、州外加工”的方式,到2025年建成原矿采选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矿业加工基地,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锂盐及深加工基地、锂电材料和锂电池生产基地。


相关信息

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分会介绍

最新信息

政策法规

行业知识